【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牢记7个小妙招 和虚假金融广告say拜拜

发布时间:2023-10-11 14:54:19


 

100%保本!”

“高收益,零风险!”

“稳赢不赔,收益翻倍!”

0门槛借款,利率低,额度高,到账快!”

——还在相信这些虚假金融广告吗?

此类广告语是金融产品虚假宣传中最常见的一些套路,通常以保本稳赢的说辞诱骗消费者购买其金融产品。值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月”活动之际,国泰产险为所有金融消费者敲响警钟:远离虚假广告PUA,牢牢守住钱袋子。

 

敲黑板!五“不得”为金融广告上紧箍

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金融消费变得越来越方便,金融广告也是层出不穷,花样颇多,在给我们的金融活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近年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投放虚假金融广告,误导、诱导消费者购买明显不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其白白遭受财产损失。

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早在2019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不得以欺诈或引人误解的方式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进行营销宣传。重点包括五点要求:

金融营销宣传不得引用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和资料;

不得隐瞒限制条件;

不得对过往业绩进行虚假或夸大表述;

不得对资产管理产品未来效果、收益或相关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保收益;

不得使用偷换概念、不当类比、隐去假设等不当营销宣传手段

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对金融产品虚假宣传一直秉持严厉打击的态度。作为普通的金融消费者更应提高警惕,擦亮双眼,不要被花好稻好的广告语“洗脑”。

 

划重点!六大虚假特点露马脚

日常开展金融活动时,我们要充分了解非法金融广告的特点、增强非法金融广告的识别能力风险意识,从而避免财产蒙受损失 。

那么虚假金融广告往往都有哪些特征呢?

一是没有资质。金融广告主在投放金融广告前,没有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或者金融广告的内容与所取得的金融业务资质在形式和实质上不一致。

二是虚假承诺。非常肯定的承诺投资理财回报,即承诺百分百本息保障。这些广告通常涉及股票、期货等高风险投资品,宣称“短期高收益”、“零门槛零风险”,此类显而易见的夸大用语违背了相关管理规定,尤其回报率明显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

三是夸大宣传。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作虚假或夸大表述。

四是假借名人效应。违法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五是在涉及金融类广告中不标明“投资有风险”的提示字样,或以极小极不明显的样式出现,规避监管。

六是不在广告位显著标注“广告”字样。

大家要知道,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没有绝对的“零风险”投资产品,金融消费者应警惕此类广告,理性对待投资收益和风险,就能练就火眼金睛啦。

 

 

请牢记!国泰产险支打假小妙招

    针对以上这些虚假金融广告的套路,我们应该保持谨慎和理性,不要轻易相信高收益的承诺和夸大宣传。同时,选择正规渠道和有信誉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了解金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做好风险评估。

1核实金融业务资质。明辨金融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所取得的金融业务资质在形式和实质上保持一致,如以投资理财、投资咨询、贷款中介、信用担保、典当等名义发布吸收存款、信用贷款内容的广告。

2辨别广告标识。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金融广告是否具有可识别性,是否显著标明“广告”。

3检查“风险”提示。金融广告是否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有合理提示或警示,如标明“投资有风险”字样等。

4有无虚假承诺。是否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违规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

5有无夸大宣传。是否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金融服务或者金融产品,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作虚假或夸大表述。

6是否违法包装。金融广告是否违法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7是否违反禁止性规定。金融广告是否违法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违法活动内容。

 

  此外,国泰产险提醒大家,应持续加强学习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金融知识,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国泰产险也将一如既往以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重中之重,为金融市场秩序维稳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返回列表